欢迎光临东方书画网 在线留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东方书画网
名家访谈
返回上页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名家访谈>从千里瑶乡到万里雪域——瑶族画家李知宝
从千里瑶乡到万里雪域——瑶族画家李知宝

在“世界屋脊”西藏,有这么一位湖南人。他,本是南岭山脉千里瑶山腹地的一棵平凡而普通的杉树。47年前,他从“中国瑶族第一县”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的一座吊脚楼里走出,来到了万里之遥人生地不熟的雪域高原西藏。47年后,他成了青藏高原上一株令人目炫的红柳,辉映着万里黄沙。

他,就是李知宝,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务江乡屯冲村羊角岔组人。就是这个地地道道的瑶家后代,如今,却成了西藏拉萨市文联党组书记、中国美协会员、西藏美协副主席、拉萨市美协主席,成了西藏乃至中国美术界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2001年,他荣幸地被中国美协评为“民族杰出美术家”。2010年被评为中国当代30位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画家。作品参加6至11届全国美展和全国1至6届岩彩画展等大型美展并获国家级奖项二十余次。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毛主席纪念堂、无锡博物馆、西藏博物馆、湖南省美协等重要部门和国内外爱好者广泛收藏。47年来的一幕幕,对李知宝来说,是坦然而美好的回忆,他无怨无悔。
一、独走青藏线
人的一生往往会有许多出乎意料的选择。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他阴差阳错地,也是喜剧性地搭上了前往西藏的“车”。1976年,国家号召大学生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工作。湖南师范学院美术系毕业的他,当时在泸溪县参加农业学大寨工作团,当他每天看到报纸上有北大、清华的学生申请去西藏,一股瑶家朴实淳厚的热血便在胸中澎湃。当他把想法跟同学们一说,同学们也支持他,“李知宝写申请,我们都签名”。
6月7日,是他一生难忘的日子,他郑重地写下了支援西藏的申请书。可最初支持他的同学们却打退堂鼓了,最后,就他一个人报了名。本来可以留校的他,怀着年轻的激情和梦想,毅然地选择了西藏,他告诉自己,越是艰苦,越能锻炼自己。从长沙到格尔木,再从格尔木到拉萨,经过了4个省区,足足走了半个多月。现在回想起来,那些在青藏线上的日日夜夜,都是一次次的生死考验。荒凉、寂寞,巨大的环境和心理、生理反差,让他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但在他的心中,既有知难而进的悲壮,也有激情飞扬的自豪。江华瑶山,雪域高原,天各一方,背井离乡的生活,即使是大男儿,也需要莫大的勇气和意志。但是,他坚定地留下来了。如今,高原犀利的风,早已吹开了他蛛网般的皱纹,在他身上深深地打上了高原的烙印。

二、坎坷创作路
进藏后,他几乎在忍饥挨饿地工作。50多元的工资,每月给家里寄掉二、三十元后,他便只有经常到朋友家“打游击”了。但他仍背着一个大画夹,深入藏北大草原,单枪匹马上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那广袤的草地,那冷峻逼人的雪峰、乐观自信的藏族同胞、高吟动人的情歌、格萨尔王的壮烈史诗,还有那蓝天白云、戈壁黄沙、驼群牦牛、藏胞喇嘛庙……在李知宝眼中都是那么新鲜、那么美丽、那么吸引人,无不让李知宝这位瑶家的后代、大山的儿子,浑然忘我,激动不已。

他清楚地记得,藏族同胞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给他吃,而他们自己的孩子却享受不到。晚上,天冷,大家都没被子,和衣而眠。当看到他衣服单薄,藏胞二话不说,把自己的袍子脱下来,执意给他裹上。从那时起,他就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报答,一定要用自己这双能写会画的手向世界展现西藏,宣传西藏。”后来,他的作品《新站》在全国少数民族画展中获奖,这幅画是画在他保存很久而舍不得做衬衫的布料上,当时颜料买不起就东凑点西借点,大多用墨汁浸染涂抹而成。知道内情的人看着画面,不禁为他掬一捧清泪。每到冬天,他的手是皲裂的,那是在冰窖般的画室里画画时冻的。有时候他一画,就是一个通宵,忘记了寒冷,忘记了饥饿,忘记了时间,沉浸在美好的意境和想象里。他走遍西藏的山山水水,惊异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于是,他创造了独特的作画方式,极力追求一种神遇而迹化的自然效果。他作画时,先在画布上洒泼彩墨,然后通过水洗、揉搓、撒盐撒沙、岩水冲洗等技法,颠来倒去,反复观察,直至有机地组成一幅相对完整的作品。他戏称这种斑澜淋漓的底子,与人物的形象交融、渗化而造成一种朦胧幻美效果的画为“二维半空间”。

在多年实践中,李知宝等在西藏画坛形成了一个用布作画的群体。他们汲取民族民间绘画精华,独辟蹊径,舍弃宣纸和绢,像藏书“唐卡”一样采用白布作画。他的画注重色调,以暖色为主,寓热烈于凝重,反映出高原的燥烈和充沛的阳光;尤其偏爱红色,西藏古寺中跳跃的红色强烈地刺激着他,使人在红色、鲜血和生命之间产生联想。传统寓意着现代,笨拙中透出鲜活,彰显古朴,厚重的历史感和民族感,是他的风格。尽管现在西藏高寒的天气和干燥的空气,还经常使他出鼻血,“必须画下来,不然就去死”,创作成了李知宝在茫茫荒漠中的一片绿洲,充盈的生机在他心中暗暗滋长。他奉献给西藏的是比血还浓的炽热情感,是深沉而无私的爱。他的生命和事业,已浑然天成地和西藏融为一体。

三、触摸高原魂
“我离不开西藏!”几十年来,李知宝初衷不改,信念不变,辛勤的付出,终于获得了丰厚的回报。他的作品《待归图》、《草原往事》、《随行》等,先后入选全国第六、第八、第九届美展,全国首届水彩粉画展等全国性画展,并获得大奖。在澳门、新加坡、日本、台湾、北京等国家和地区参加作品联展。其艺术成就分别载入《西藏当代文化名人》、《中国现代艺术史》等辞书,包括中央电视台等在内的媒体曾作过专题介绍。

2001年,他被中国美协授予“民族杰出美术家”称号,并应邀出席中日文化交流活动。海内外名家评价他的作品:“在水、墨、色奇异的幻化中营造了雪域纯朴的人民与他们心中神佛同处一方天地的神秘景观,色彩亮丽沉着,画风特色鲜明,自成一家。”

笔笔来之不易,幅幅浸满心血。这是他给西藏这块热土以及无限关爱他的藏族同胞的最好报答。他以一个被“藏”化的瑶胞心态,体察到了世界第三极的心跳,触摸到了青藏高原的灵魂,深深地感受到了藏族同胞热情的笑容和汹涌的血脉。他的心灵,在蓝天白云下得到净化。
四、培育雪域花
“你渐渐消失在暮色里/羊群不断地呼唤月光/你不时回头张望/明亮的眸子放着光芒//不知道你在寻找什么/在草地的另一边/你即将成为新娘/而我,也将走向远方/再也见不到你牧羊的身影/在湖里荡漾/为我永远美丽/我的姑娘//”这是一首发表在《萌芽》杂志上的诗,是一个李知宝的学生给他的彩色国画《草原牧归图》配的诗。李知宝在西藏先后担任过美术教师、报社编辑记者、文联专业干部。不管在哪个岗位上,他都不忘为西藏培养美术人才。
在拉萨一中李知宝做了很长一段时期的美术教师工作。他拒绝了学校任何补助,无偿开办课外美术小组,每天下班后便组织!"多名学生学习美术知识,传授绘画技能。课外美术小组以藏族和当地少数民族学生为主。他用当时微薄的工资购买美术材料,无偿提供给学生使用,还想方设法为他们举办习作展览,组织参加自治区的各种比赛和展览活动。许多他开办的课外美术班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不少学生还被内地美术名院校破格录取,现在许多已成为西藏画坛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李知宝离开教育岗位后,还是一如既往地培养美术书法新生力量,免费收徒。在组织举办的各次画展中,他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从不搞门户之见,广泛征集西藏名家各派艺术家的作品,一视同仁。李知宝还鼎力向国家级大型美展推荐西藏青年画家作品,推出新人。
2001年,拉萨市一藏族青年女画家的作品荣获国家级美展银奖,他为此奔走相告,并邀请区电视台拍摄专题节目,亲自写文章在报刊上推荐、宣传。为发现、培养西藏少数民族画家,李知宝甘作人梯,愿为铺路石,真可谓殚精竭虑,用心良苦。他从自己平凡的事业和工作中,体味着自己的责任,培育着民族的希望。他家里收藏的一条条洁白的哈达,那是西藏人民对李知宝最真诚、最朴实的感激。
五、悠悠故园情
一边江南瑶乡风光,一边边塞藏域风情。几十年的时间,李知宝对于家乡的思念,太苦太长。直到今天,李知宝仍然戏称自己是“瑶山放牛,雪域涂鸦”的湖南瑶人。他的江华话地地道道,他的名片上至今赫然印着“瑶人画家李知宝·及卜”,他说“及卜”是母亲给取的名字的瑶族音译。李知宝到西藏后的第三年,把他现在的妻子何素娇,一个江华妹子,也带到了西藏拉萨。想当初,她一个人万里迢迢踏上青藏线,拉萨给何素娇的印象就是街道全是高高低低、坑坑洼洼的,临街都是一溜黑皮围墙,在围墙上开个洞,便称做商店。拉萨街道40分钟的路,得走上2个小时。这里比大城市少了许多繁华,多了好多寂寞,但是,到今天,何素娇也没有说过一句后悔的话。听人说,内地人在西藏生孩子智力和健康状况会先天不足。
1981年2月,爱人怀孕7个月时,他决定请假回老家。那时,他工资低得连160元一张的飞机票也买不起,只好设法让妻子搭乘湖南援藏教师队的包机出藏,他则坐卡车走青藏线,再改乘火车到西安与妻子会合。这一分手就是10多天。他们坐火车到达武昌时已凌晨3时,妻子临产了,但他早已将钱先寄回老家了,只好一边叫西藏汇钱,一边住每晚7毛钱的走道加铺,一天吃1毛钱的一餐饭。更让他伤心和痛苦的是,妻子难产,医生问他要大人还是小孩。“保大人!”他毫不犹豫,第一次做父亲的梦也就随之破灭了。“这么多年,她没说一个苦字,近几年才说跟错了——但迟了。”李知宝幽默地调侃。他给生在西藏、长在西藏的女儿,取名李寒湘,解释说:“寒是西藏,湘是湖南。”他巧妙地把两个地方和民族融为一体,也把自己的情感打上了鲜明而深刻的烙印。西部行吟,雪域挥歌。

李知宝,当年那位奔赴西藏的热血艺术青年,在今天也已经是年过古稀两鬓斑白。但是,他还是一如既往,在他生命中的每一天,执著地以一个瑶族同胞的淳朴和真诚,用自己能写会画的双手,去描绘西藏和藏族同胞更真、更美、更纯的明天。


网站首页  |  艺术动态  |    书画鉴赏  |    书画名家  |    书画评论  |    名家访谈  |    创作心得  |    视频之窗  |   
Copyright © 2005-2020 东方书画家 (www.dfshj.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所涉及的图片均来自东方书画家  最终解释权归东方书画家所有
网站ICP国家统一备案号: 京ICP备2020036326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