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1 月 6 日 北京电
今日,中国银联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品牌艺术金合作签约仪式,正式与著名国画家周小波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联合推出以其国画作品为核心元素的系列品牌艺术金产品。此次合作标志着银联在艺术金融领域的又一创新探索,更通过国家级金融平台的背书,让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画艺术突破收藏壁垒,实现艺术价值与金融属性的双重激活。

笔墨铸魂:周小波国画的艺术价值基石
签约现场展出的周小波代表作《渔樵耕读》图,艺术风格引发现场嘉宾驻足。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周小波深耕国画领域四十余年,1988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后,形成了兼具写实功底与写意精神的独特风格。他的作品以抒情写实的风景和优雅含蓄的女性题材为主,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切思考融入笔墨,创造出 "与现实若即若离" 的艺术境界。
"周小波的作品兼具学术价值与市场认可度。" 艺术市场分析师李然在现场介绍,其 2008年创作的《梅兰竹菊》四条屏作品,在国际拍卖中以405.85万元成交,较起拍价溢价 30% 以上,而同类精品力作的市场价值已达数百万级别。更值得关注的是,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美术展,不仅斩获中国美术馆美术展览优秀创作奖等多项专业奖项,还被中国文学部、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等海内外艺术机构永久收藏,学术背书与收藏均属上乘。
在签约仪式上,周小波现场展示了专为此次合作创作的《五福临门》原稿。这幅融合传统书法与现代审美的作品,传统功底扎实、风格鲜明独特" 的艺术特质。中国美术家协会相关负责人评价:"周小波的作品既延续了传统书法的笔墨和精髓,又注入当代人文思考,具备成为艺术金融载体的核心特质。"

银联赋能:让艺术珍品具备金融流通
艺术品金融化,关键在于其流通性的实现。以此次相关实践为例,依托金融科技,像给艺术品配备唯一数字身份编码,借助专业平台可查询作品溯源信息、艺术价值评估报告及市场流通记录等,为艺术品构建清晰的金融属性标识。同时,基于艺术品产权通兑逻辑,能将艺术品的专业艺术价值转化为通用金融资产,使其具备抵押融资、份额转让等金融功能,打破传统艺术品“收藏易、变现难”的困境。此外,通过联合专业评估机构对艺术品价值进行评估认证,让其价值更具公信力,再结合相应的金融管理体系,降低投资门槛,使普通大众也能参与到艺术投资中来,进一步推动艺术品在金融领域的流通与发展。跨界创新:艺术金融的探索与实践
此次合作并非银联首次涉足文化艺术领域。此前,银联曾通过 "诗歌 POS 机" 公益行动、敦煌新壁画巡展等项目,实现金融与文化的深度融合。而此次品牌艺术金的推出,更是将文化传播与金融服务相结合的突破性尝试。
"周小波作品的稀缺性与市场认可度,为艺术金融化提供了优质载体。"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指出,作为长安画派传人,周小波每年创作量有限,其山水系列作品更是一作难求,这种稀缺性正是艺术资产保值增值的核心要素。而银联的网络覆盖能力与金融生态优势,能有效解决艺术品流通中的信任问题与标准化难题。
周小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艺术不应局限于画室与美术馆,银联让国画艺术走进金融生活,是让传统艺术 ' 活起来 ' 的生动实践。" 而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这种兼具文化品位与金融属性的产品,必将成为资产配置的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