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民,字子牛,山东临沂人,琅琊王氏王羲之五十三代后人,民革党员,1947年出生于书法世家。七岁启蒙,十五岁拜著名书法家朱复戡、孟庆甲先生学习书法,后又师从王学仲先生。1986年毕业于无锡书法艺专。
从艺六十年主要艺术成就:
1. 原羲之书画报社副社长、中国美术报书法艺术总监,现为西泠印社签约书法家、北京湖社画会鉴定、鉴赏委员会副主任,王羲之研究会顾问,手指书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链接)华中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书法客座教授,国家一级书法家。
2. 自幼临学小楷五十余年,先后临摹王羲之《黄庭经》,《乐毅论》,学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等。在此基础上又开始书写零点五厘米见方“蝇头小楷”,其小楷及蝇头小楷作品先后获得多项国内国际大奖,并被多家知名美术馆及众多收藏家所收藏。
3. 1990年,其小楷及蝇头小楷作品《前后赤壁赋》在“全国詩書畫印艺术大奖赛”中,被评为金奖。
4. 1997年,文化部联合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日本国际通讯社为其在日本东京举办个人书法展。王树民是继范曾、吴冠中、中国当代小楷之王:姜东舒、中书协理事书法博导王冬龄、邓小平女儿邓琳之后第六位以国家名义受邀请在日本举办书画展的艺术家!人民日报刊登其展讯,作品被日本皇宫收藏,时任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到场参观,其指书作品连续两期刊登在日本《国际》杂志封面。
5. 2000年,被文化部评为“全国五十名跨世纪艺术人才”之一。
6. 2002年,出版中国第一本手指书法集。
7. 2005年,国家邮政总局发行“王树民手指书法纪念邮票”一套共三枚。
8. 2006年其手指书法及小楷作品先后被中国美术馆,西泠印社收藏。
9. 2007年,被“庆香港回归十周年全球华人书画大赛”组委会聘为评委,其作品“真草隶篆四体小楷书法”被评为大赛特别金奖。
10. 2012年,发表国内首篇系统阐述手指书法技艺论文《手指书法简史及艺术特点探讨》。
11. 2018年,受邀参加在世界三大美术馆之一,日本东京都美术馆举办的“世界第十九届国际书画大展”并获大展金奖!
12. 中央电视台,山东卫视等国内多家媒体对其书法艺术进行过专题报道。
信手拈来笔悠哉自然天成大雅才
刘纯华
(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原北京湖社画会常务副会长)
当今书坛诸体皆能者多,然诸体皆精者少,尤以精堪小楷和蝇头小楷著称者,更是屈指可数,王树民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
王树民先生 1945 年生于山东临沂,为琅琊王氏王羲之后人。自幼因父亲工作原因随父举家迁往泰安。他常说:“有'华夏之魂’美誉的泰山是我的书法启蒙老师。”泰山有各种碑、匾、摩崖石刻两千余处,2007年被中国书法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书法名山”。在他上小学的时候经常会到泰安岱庙里玩耍,碑林里那镌刻在各种石碑、匾额上历代名家书法像磁石般地吸引着他,以至于情不自禁地触摸临摹,他曾回忆道:“我的父亲书法造诣较高,从我十岁开始,每天除完成课业外,还要临摹五十个楷书,十五岁拜在父亲好友著名书法家孟庆甲先生门下学习书法,那时全家十二口人,仅靠父亲教书度日,没余钱买纸笔,我便经常手拿着树枝在地上摹写。少年时,一次我正在岱庙地上摹写,恰被路过的朱复戡先生看到,他驻步看了许久,脱口说道:'小小年纪,很有悟性!’便欣然收我为徒,并送我一只毛笔,没想到这次偶遇使我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以后又拜王学仲先生为师,学习书法。”
王树民先生待人谦恭,性情随和,在少年时便在朱复戡、孟庆甲先生的指导下习秦诏版、《醴泉铭》、王羲之《兰亭序》《石门铭》《礼器碑》《张迁碑》《曹全碑》《郑文公碑》,后又习锺繇小楷《宣示表》、二王小楷、王宠小楷等著名碑帖,六十余年如一日,心摹手追。王僧虔《笔意赞》中道:“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王树民先生诸体皆有碑、帖结合之功。与大多有建树的艺术家一样,王树民先生走过了一条不平坦的书法艺术之路。步入青年后,王树民先生的命也和国家的命运一样,进入彷徨期。在“文化大革命”中,全家被下放农村,历尽坎坷。在大学毕业后当工人的岁月里,他劳动之余濡毫临池,那浓浓的兴致,痴痴的追求,几十年如一日,以至取得今天成就。在回顾这段历史中,有一件事让他终生难忘,文化大革命时,书店里根本就买不到古代名家字帖。在他十六岁那年,同窗好友告诉他,爷爷家中有本王羲之的《兰亭序》字帖,而他爷爷家在三十多公里外的一个小山村。王树民暗下决心,一定要借到,于是他在某个星期天早晨六点冒着凛冽的寒风,步行到了同学的爷爷家,殷切地说明来意,老人见他满身尘土,棉鞋都磨破了,深为感动,便欣然拿出自己珍藏的《兰亭序》字帖相赠,从那时起,这本字帖便与他朝夕相处,他朝暮临习,爱不释手。
王树民先生在六十多年的书法临创中,走出了一条不同常人、曲折坎坷的创新之路。欣赏他的行草书《沁园春·雪》,上下呼应、俯仰有致,如流水行云,通过墨的干、湿、浓、枯、淡的变化,尽情流露出作者内心世界的情感变化,且一气呵成,难得的是在奔放中蕴含着一种变化,变化中又流露着一种古朴。在整幅作品中表现出作者的一颗平常心,使人产生一种心灵的震撼而达到忘我境界。再看清代名将曾国荃名言“传家有道唯存厚,处事无奇但率真”联和汉刘邦的《大风歌》,此二幅作品有动有静。有虚有实、儒雅而不粗俗,形神兼有,妙趣横生,其韵味如天马行空,又如高山瀑布飞泻而下,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心、手、笔、墨、韵均达到了高度和谐统一,充分体现了先生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界。其篆、隶书在其恩师朱复戡先生的精心指点之下,被赋予了新的艺术语言,从其篆书《百福图》到其长卷《万寿图》中,可以看到他创造性地将隶书的笔意融入其中,章法粗细结合,粗为隶、篆笔意线条圆融厚重,细为铁线篆书笔意,粗不蠢、细不弱,如钢筋铁骨,变化得体,特别是钟鼎篆书王羲之《兰亭诗》一首,深得吴昌硕、朱复戡先生的遗韵,丰富了篆书用笔,结体修长,方圆兼具有很高的欣赏性和收藏价值。而他的代表作之一,六体书法条屏中,每种字体用笔和结构都源自历史上的名碑、帖。中国书法诸体都是相通的,诸体一理,一通而俱通,看似书体之间各有特点,不相关联,但打通后,你会发现我们侧重任何书体都需要其他书体的策应和支撑,在王树民先生的六体书法作品中,进行了良性整合,互相借鉴,隔体不隔理,从中看出了先生坚实的书法基本功。
王树民先生六十余载深耕砚田,不断汲取古典名碑、帖中的笔墨精华,其书法技艺在流年岁月中不提纯,下笔果断自信,沉静而笃定,心无旁骛,以笔墨为介质,抒情而搭理,以笔墨外形寄内心情感所托,在笔墨酣畅舞动之中,完成了生命与灵魂的艺术蜕变,在典雅的外表形态之中,蕴含着浓厚的清气、雅气和书卷气。使碑、帖有机结合,是内心审美层次的不断雅化,是读书经年阅世的文脉流露,说到底是由技向道的飞跃,由技转道是每一位艺术家都向往升华的美好愿望,但没有一个技的深厚积累,就不可能有道的升华。不论人类社会如何进步,书法艺术形式、追求有何变化,艺术家都应保持一颗纯净的内心,在不越矩的前提下从心所欲。中国书法艺术博大而精深,笔墨形体只是表象,他的魅力在于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决定一个书家最终能取得多大成就,最终拼的是学养、沉淀、观念和意识。
纵观王树民先生的书法艺术成就,其小楷和蝇头小楷是最大的亮点。他大量地临摹古典名作,在他的小楷作品里,我们看到了锺繇《宣示表》的刚柔相济,雄浑淳朴之美;王羲之《黄庭经》《乐毅论》的结体平正疏朗、笔势精妙自然之韵;特别是有被称为“小楷极则”的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笔画隽秀挺拔,结体潇洒飘逸之态;王宠小楷《游包山集》结字空灵,气息高古典雅之意。其作品在和美中寓疏宕之态,章法浑然天成。其小楷变化之美,还在于他吸收了诸多碑学中的元素,碑学追求的是质朴、刚健、雄浑,是对帖学的秀美极好的补充,他通过不断探索和大量的临摹,将碑与帖完美地结合,最终构建了他自己的小楷刚柔兼有、温和典雅、笔势含蓄委婉,秀逸中透露出鲜明的骨力。观其小楷《兰亭序》《桃花源记》《岳阳楼记》《茶赋》《寒窑赋》《前后赤壁赋》等精品佳作,一种古典与灵动之美扑面而来。更难得的是,已近八旬古稀,竟还能写出不足0.5厘米见方的蝇头小楷,且一丝不苟,笔笔精到,这在他的蝇头小楷作品《千字文》中一览无余。观其作品给人一种平淡中和、静穆空灵之感,似乎在字里行间浸透着一种与世无争的气息,把小楷的中和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坚实的毛笔书法基础上,王树民先生又对手指书法艺术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对指书的朔源、技法、艺术特点深入研究,并与毛笔书法进行了比较,2000年出版了《手指书法作品集》,于 2012 年在北京金城书画院举办了“王树民书法展暨书法艺术研讨会”,会上王树民先生发表了“手指书法发展简史与艺术特点探讨”的论文,并展出指书作品五十九幅,已故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党组书记、顾问王琦先生,已故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顾问王学仲先生,对研讨会的召开联名发来贺信,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倪进祥先生代表中国书法家协会对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进行了祝贺,《中国书画报》等报纸进行报道。
六十二年弹指一挥间,虽年逾八旬王先生至今仍笔耕不辍,每日乐此不疲地进行书法创作,并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第一,最为瞩目的就是 1997 年,由中国文化部、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日本国际通讯社为其在日本东京成功举办“王树民书法展”,其作品在展后被争购一空,特别是蝇头小楷作品,更是被众多日本收藏者视若珍宝,各大中外媒体争先报道。第二,被北京湖社画会聘为“艺术鉴定鉴赏委员会副主任”。第三,他的多幅小楷和蝇头小楷作品被西泠印社(北京)、中国美术馆收藏,后又与西泠印社(北京)合作成为其签约书法家。
祝王树民先生书法艺术之树常青,百尺竿头再进一步!
2022 年10 月 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