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东方书画网 在线留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东方书画网
创作心得
返回上页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中心>创作心得>当代青年画坛代表性画家—王建平
当代青年画坛代表性画家—王建平

艺术简介

王建平
师从著名画家卢禹舜先生,1990年生于甘肃通渭。
2013年毕业于北方民族大学设计艺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系,获艺术学士学位。2021-2022年结业于中国国家画院高研班卢禹舜工作室。
现为,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国家画院卢禹舜工作室画家、宁夏青年书画院副院长、宁夏工笔画学会理事、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银川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宁夏美术家协会会员、宁夏地质博物馆艺术顾问、银川市西夏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出版发型《枫林揽岳王建平中国画集》
先后于;北方民族大学美术馆、宁夏博物馆、银川美术馆、宁夏地质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
师古而新 与画共生
——王建平中国画艺术
陈晓军

十年磨剑
王建平是从中国书画艺术之乡甘肃通渭走出来的青年画家,自幼跟随叔父陇上著名书法家教育家王炳文先生学习书画,先后毕业于北方民族大学、中国国家画院,是一位科班出身的九零后青年画家。与王建平相识,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二零一四年我从人社部门调任教育部门工作,经一位书画界朋友推荐,一位二十出头、面容阳光而腼腆的小伙子,携带一卷青绿山水画来到我办公室。随着画面的打开,我看到一幅幅青绿山水,色泽典雅,秀润而静穆,当时不敢相信这是出自一位大学刚毕业学生的作品。凭着我三十多年收藏书画的嗜好,当即决定买下数幅,这是我与王建平的第一次相识。后来才知道,他在上大学期间学校破例在银川美术馆、北方民族大学美术馆为他举办过个人画展,当时已是画坛新秀。

时至今日,已是九年过往。在相识的九年时光里,建平办过个展,出过画集,京都求学,拜过名师,画艺大长,求画者众多,这已引起艺术界和收藏界的关注。蓦然回首,再看建平,好似清风透雨恍如昨日,似乎又多了一层好酒不怕巷子深的感慨。九年的积淀与执着,让人看到了一个有理想、有才华、有梦想的艺术青年在成长道路上奔跑的样子。他身上的坚守、笃定、执着、向阳而生的品质,或许就是当代青年应有的模样。

师古而新
今年春节期间王建平找到我,请我为其将要出版发行的画集作序,我深感欣慰,因为建平是我校的美术客座教授。而我作为一名高校负责人,又是积极推动高校美术教育的践行者,推荐优秀青年美术工作者是我愿意做的,将一本高质量的画集推荐给大家,一定会给广大美术爱好者以很好的启迪和示范。
我一直认为,任何艺术,都有示范和教育功能。

中国画是流传最久远、历史最灿烂、教学体系最完整的艺术门类,在当代艺术中肩负着为时代明志、树民族之魂、写传承之风的重要使命。中国画始于晋唐,盛于宋元,唐重彩,宋求逸,明清西学东渐,至当代百花齐放。从艺术教育示范的角度看,王建平因受过系统的绘画专业训练,加之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尤其是对传统绘画的痴迷,在绘画实践中形成了既有古风、又有今韵的绘画风格。初识王建平的国画作品,基本都是以传统变临的作品为主,注重传统绘画的表现形式,追求古人的构图、线条与笔墨。在这个阶段,他在师法古人之迹的同时,更是师法古人之心,充分体现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绘画精神。对传统绘画熟悉之后,他力求师古而新,努力追求之前未曾涉及的绘画艺术领域。为了取得突破,追求变革,他赴京求学,拜中国画院卢禹舜院长为师。在京求学期间,遍访京城画界高手,请教模仿,学人之长,也领略到了天外有天的艺无止境。经过老师指导和个人学习感悟,他逐渐度过了迷茫期,渐渐对传统绘画与当代绘画以及国画未来发展趋势有了全新的认识,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方向,并持之以恒地向自己确定的目标方向用力攀升。追求绘画的时代新意和个人风格,成了王建平的攀登方向。

王建平从大学毕业十年中,深入学习五代宋元以来的各家各派的画法,传统功底扎实。他受过坚实的艺术基础训练,又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新风,在承续传统和大胆创新方面所做的努力和获得的成果,已引起行内高度关注。王建平在中国画创作中,抓住了中国画最核心的元素:意境。他始终追求绘画彰显意境,从形象塑造、技法选择、构图赋彩等方面都统一在了对意境的表达上。他的画风没有停留在对真实物象的再现,也不仅仅追求笔墨技巧的抒发,而是从整体出发,具有整体设计处理各类绘画要素的能力,这是王建平的长处。如果要表现新时代的壮美画卷,做到雅俗共赏,任何单一的花鸟画或山水、人物画的表现方法,都有其局限性。王建平他大胆地将不同的绘画形式、手法综合运用,选择、结合、灵变已存的绘画语言,这种重现的新观念,拓展了他的新画风。王建平将深厚的笔墨语言功夫与时尚需求融合,驾驭题材的能力与现实愿望结合,传统题画形式在新的画面中恰到好处的运用,使它的画作既有传统的厚重,又有现代感的新颖面目。王建平在苦修专业的同时,认真学习诗词、书法、设计,以提高全面修养,同时注重体验生活,掌握写生技巧。他的青绿山水,既法古人之浓墨重彩,又融入了更多的现代元素,观之有浓浓的时代感。

书画家的艺术,自然是思想感情、审美理想和艺术志趣的集中反映。一个画家,其作品要既法于古人、又别于今人的个人风格,必须既师古又革新。从古至今,自然界的山水云天、花卉草木,历经千万年还是那个山水云天、花卉草木。然而,它们之所以成为历代画家常画不衰的表现对象,是因为不同的画家用不同的思想感悟去体验对象,并将这种审美感悟以独特的绘画语言传达出来,这才使作为艺术的山水、艺术的花鸟有了自己特殊的价值。无论山水、花鸟、人物,都属于传统文人的常见题材,他们之所以能显示出不同一般的浓情雅韵,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师古而新。王建平在将传统山水画技法融入新时代方面做了积极尝试与探索。他在绘画风格上,努力沟通传统与现代,表现山水与花鸟结合的艺术主张,尽可能地体现中国工笔花鸟画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过渡与融合。他的工笔花鸟,继承了传统花鸟画笔墨情趣的同时,又融入山水画的大景致构图。他研习传统而不泥古,面向生活而非写实,精研古法而孜孜创新。从审美的角度而言,这又体现出中国文化对传统的尊重,也彰显出了绘画艺术由传统向现代融合转换的趋势。

综观中国画的发展史,历代有创造性的画家,在技法综合上都做过尝试与努力。工笔花鸟画是一个需要精工细作的画种,由于技艺复杂和制作性强,致使一些画家容易重其技而忘其道,丢失它应有的精神品格和文化内涵,也会引起一般大众因过分迷恋它的描绘技艺,而忽略了其真正审美价值。由于工笔画历史悠久、传统深厚,自五代宋元以来流派纷呈,大师辈出,后人仰慕不已,追随前人风气盛行,也会形成后来者不思变革的摹古习气。王建平在绘画实践中将山水与花鸟、工笔与写意、设色与重彩、白描与点染做到了很好的结合,熔勾勒、勾填、白描、没骨、晕染、重彩于一炉,重新创构。他把山涧、流泉、远峰、近岸、坡石、水口收入花鸟画中,再现了大自然的一角,增强了画面的气氛与真实感,也增加了构图的繁复和景物的深度,加大了画面的气势。他采用“近取景、远取势”的方法,以花鸟为主,在环境处理上也改变山水画的笔法,整体进行艺术典型创造,自能别开生面地营造出主体突出、气氛开阔的绘画新风貌。从艺术上讲,技法“结合”是一件很难的事,工与写的矛盾,富于装饰性的重彩与学术性的晕染不容易协调,工致的线条与潇洒的笔意难以共舞,但王建平却能自信地巧妙结合,在“创造主调”“增减色阶”“色平面”“装饰风”等方面多有创建。用西画与中国画相结合的技法,使画面更加丰富、强烈,更具视觉冲击力,走出了传统花鸟画略显单调之蹊径而别开新天。

与画共生
艺术作品是心灵的产物,艺术表现与人格、心境修炼是联通的。在传统书画领域,古之善画者必能书,凡是画界高手,书法、诗词、文章皆有建树。王建平因受过高等教育,父辈中文人及书法家不少,他受家学影响,勤习书法诗词,因之绘画中带了浓浓的书卷气,体现在作品中具有一种持久的特色和内容,即“雅”而“文”。在对待艺术和人生方面,他更多地偏向于崇古尚古,对中国传统文化执着坚守。一位哲学家说过,人生与学术的最高境界即是“浑然与天地万物同体”的人生境界。中国传统文化所独有的“人生境界”,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永恒与当下的统一。人生之境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是最高的表达,它强调人在自然万物中获得自我体悟与坚定意志,形成一种与天地同在的厚重人格。一个高品位的画家,一定是虽然身处现实的世俗社会中,但内心与行为永远保持着对于人生和艺术的高尚趣味,不随波逐流、取悦于人,不与流俗为伍。王建平在绘画题材选取、画面语言表达方面,始终追求高洁与清雅,反对流俗。他追求画意与心意的结合,用心灵去体验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最终达到内心与笔墨语言的相融,书画即人生,笔墨即生命。在他的雅静山水花鸟画中,总是体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社会的雅静高远之境界,体现人文精神。

王建平的画,无论造型还是色彩,都在追求至美。诚然,“至美”是中国传统中最高层次的美,要达到至美,庄子认为必须提倡“法天贵真”,亦即效法自然、崇尚真诚。一个画家具备了精湛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后,并不一定能进入至美层次。只有抱着一颗真诚之心去体悟自然、顺应自然,才能显示出画家之自然。当今,许多画家在急功近利地追求“创新”或“独创性”。然而,独创性不是主观任意的偶然触发,也不是挖空心思的刻意做作,而是顺应自然的水到渠成,是“师造化、得心源”的精神意趣,是画家的学养、艺术功力以及对生活真谛领悟的融合结晶,并与作品的内在要求紧密统一。可以这么说,一切艺术创造,要具有高雅的品格和正大气象,艺术家必须要有全面的艺术修养。因为,说到底,一切艺术创造都是作者思想境界的一种物化形式。站在书画艺术评判的角度,我始终认为,艺术之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传统绘画之路虽漫长而艰辛,却是正途。而摒弃传统、急功近利地走“独创性”捷径的人,都将是孤芳自赏、自欺欺人的昙花一现,是创造大量书画“废纸”的生产者。一个书画从业者,如果没有苦修的“因”,只想得到名家的“果”,在走捷径的路上,耗其一生,这无论对画家本人还是对社会艺术的贡献,都是一种悲哀。关于这一点,我与王建平相熟,探讨已久,他颇有同感。

说到书画,收藏也是绕不开的话题。面对九零后画家王建平的作品,就又有了“名气”与“实力” 之争。不仅在书画领域,在任何艺术领域,向来有各种各样的艺术家,有“有名有实”的、“无名无实”的、“名过其实”的、“实过其名”的等等。一般观者的认知,大多来自对他们的宣传。说到宣传,渠道更多。有完全摒弃传统、打着创新旗号的“居高声自远”者;有吃不了艺术修炼之苦、以江湖书画面貌呈现而自封“大师”者;有通过金钱炒作、财富包装使其书画成为“天价巨作”者,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在大众传媒高度发达的当代,加之人们对艺术多元的相对包容,“名过其实”“有名无实”的所谓“艺术家”越来越多,“名实相符”“实过其名”者越来越少。但是,最终留在艺术史上的不是虚假的宣传而是真实的作品。真正的收藏家看重的是书画家的作品实力而非“名气”。真正的书画艺术家守“寂寞之道”,勤耕耘而不屑于包装炒作。但王建平从上大学时学校就主动给他举办个人作品展,到毕业以后毅然决然走职业画家之路,到省级博物馆主动邀请举办个展,到绘画作品被收藏家或书画爱好者爱不释手,从这些现象上看,他的艺术成就,绝不在一些声名显赫的 “大师”“名家”之下。他正是一个寂寞耕耘,实过其名的艺术家。

社会越进步,艺术的天地会越广阔,大众对艺术的需求也会越强烈。随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人心中的回归与强化,艺术教育的扩展和升华势头强劲,国家和社会对书画艺术人才的培养更加重视,中国画的民族风与中国味越来越浓,艺术的春天将与国家强盛的春天同在,绘画艺术也一定会与时俱进,表现出一种师古而新的风度、格调、韵味和优美。

我相信,王建平这部画集的出版,将有助于大家对王建平绘画艺术的理解。


陈晓军 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宁夏文史馆研究员,宁夏书法家协会理事,宁夏大学客座教授。
作品欣赏


网站首页  |  艺术动态  |    书画鉴赏  |    书画名家  |    书画评论  |    名家访谈  |    创作心得  |    视频之窗  |   
Copyright © 2005-2020 东方书画家 (www.dfshj.cn)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所涉及的图片均来自东方书画家  最终解释权归东方书画家所有
网站ICP国家统一备案号: 京ICP备2020036326号-5